-
【2022年龙华区招商】龙华区:数字经济领跑 工业大区动能澎湃
<p>龙华区:数字经济领跑 工业大区动能澎湃 一、产业结构优化:非富士康经济崛起 2021 年,深圳市龙华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1%,其中非富士康规上工业规模首破 3000 亿元,增速达 12%,创历年新高。这一突破标志着龙华从 “单一龙头依赖” 转向 “多元产业协同”,752 家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年产值达 4668 亿元,同比增长 26.7%,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二、创新企业培育:专精特新集群壮大 龙华实施 “专精特新” 企业梯度培育计划,2021 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10 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89 家,总数分别达 22 家和 186 家。例如,深圳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射频元器件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全球市场占有率超 15%,年产值增长 35%。同时,“小升规” 工业企业 360 家,形成 “初创企业 — 规上企业 — 专精特新 — 上市企业” 的成长链条。 三、数字经济生态: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龙华构建 “基础硬件 — 软件研发 — 应用服务” 的数字经济生态。在基础硬件领域,富士康工业富联龙华园区升级为灯塔工厂,生产效率提升 30%;在软件研发领域,引进腾讯云工业互联网总部,为 3000 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在应用服务领域,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华为、美团等企业,2021 年园区产值超 2000 亿元。 四、政策支撑:要素保障精准有力 龙华出台《数字经济产业扶持办法》,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最高 30% 补贴,对新落户的数字经济总部奖励 500 万元。2021 年,安排产业资金超 10 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攻关和市场拓展。同时,建设 5G 基站超 5000 个,实现重点园区全覆盖,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应用提供网络保障。</p>
2022-02-16
-
【2022年坪山区招商】坪山区:城市更新破局 绘就未来之城新图景
坪山区:城市更新破局 绘就未来之城新图景 一、战略定位:把握湾区机遇的先手棋 2022 年新春首个工作日,深圳市坪山区召开高质量城市建设大会,明确将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这一决策源于坪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战略定位 —— 建设 “创新坪山、未来之城”,通过空间重构释放发展动能,预计到 2025 年,城市更新项目将释放产业空间超 500 万平方米。 二、政策驱动:构建高效推进机制 坪山出台《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建立 “区领导挂帅 + 专班推进 + 社区协同” 机制。例如,燕子湖片区更新项目由区长牵头,整合规划、住建、产业等部门资源,实现从拆迁到产业导入的全周期管理。2021 年,全区完成土地整备入库面积超 100 公顷,其中产业用地占比达 60%,为深圳技术大学、新能源产业园等项目提供空间保障。 三、产城融合:塑造现代化产业载体 坪山聚焦 “智能制造 + 生物医药” 产业方向,推动更新项目与产业规划深度融合。碧岭街道沙湖社区更新项目规划建设 100 万平方米产业园区,重点引进半导体、智能终端企业,目前已签约企业 20 家,包括某头部芯片设计公司区域总部,预计年产值超 50 亿元。同时,配套建设人才公寓 2000 套、国际学校 1 所,打造 “生产 — 生活 — 生态” 融合的产业社区。 四、民生导向: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在城市更新中同步推进民生工程,2021 年启动旧改项目配建公共服务设施超 50 处,包括社区公园、养老服务中心、社康中心等。例如,坪山街道正山甲片区更新项目配建 12 班幼儿园、社区菜市场等,惠及居民超 2 万人。此外,优化交通网络,规划地铁 14 号线延长线、云巴示范线,实现更新片区 30 分钟直达市中心。
2022-02-16
-
【2022年光明区招商】光明区:科技创新驱动 打造环科学城产业带
光明区:科技创新驱动 打造环科学城产业带 一、创新平台集聚:科学城建设提速 深圳光明区围绕光明科学城,加快科研平台布局,2022 年启动科研平台跨越工程,建设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大科学装置,总投资超 200 亿元。深圳湾实验室光明基地已吸引 10 个院士团队入驻,开展肿瘤免疫治疗等前沿研究。 二、科研经济模式探索:“中央创新 + 圈层创业” 打造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以科学城为核心,向外辐射建设创业园区。例如,光明科学城周边规划建设 10 个产业园,重点发展脑科学、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2022 年引进相关企业 30 家,形成 “基础研究 — 应用研发 — 成果转化” 生态链。 三、政策支持:全周期科技服务 研发补贴 对企业联合大科学装置开展的研发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贴,2022 年首批支持项目 20 个,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 2 亿元。 人才政策 出台 “光明人才计划”,对顶尖团队给予最高 1 亿元资助,建设人才房 2000 套,租金低于市场价 30%,2022 年引进高层次人才 200 名。 四、产业协同:与周边区域联动 光明区与东莞松山湖、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建立产业协同机制,2022 年联合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促成合作项目 50 个,涉及金额超 100 亿元。同时,对接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建设跨境研发中心,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
2022-02-11
-
【2022年光明区招商】光明区:GDP 两位数增长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光明区:GDP 两位数增长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一、经济增长突破:工业主导地位凸显 2021 年,深圳光明区 GDP 达 1285.33 亿元,同比增长 12.9%,为 2015 年以来首次 “两位数” 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 875.45 亿元,增长 15%,占 GDP 比重 68.1%,工业主导地位显著。社会用电量和供电量首次突破 100 亿千瓦时,五年增长 45%,反映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四大工程推进 科技政策落地工程 出台《光明区科技创新激励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2021 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300 家,总数达 1500 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超 70%。 科研平台跨越工程 光明科学城加快建设,深圳湾实验室光明基地启动运营,聚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已引进科研团队 20 个,投入研发经费超 10 亿元。 科研经济提速工程 打造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重点发展合成生物、新材料等未来产业,2021 年合成生物产业产值增长 40%,引进华大基因等龙头企业,形成 “研发 — 中试 — 生产” 链条。 科技生态优化工程 引入深圳技术交易有限公司,2021 年促成技术交易项目 100 个,交易额超 20 亿元。举办光明科学城国际创新论坛,吸引全球 500 名专家参与,提升区域创新影响力。 三、未来展望:科学城引领高质量发展 光明区计划到 2025 年,GDP 突破 2000 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 5%,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当前正加快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建设,预计 2025 年核心区初步成型,成为大湾区科技创新重要支点。
2022-02-11
-
【2022年深圳招商】深圳:GDP 首破 3 万亿 韧性发展成标杆
深圳:GDP 首破 3 万亿 韧性发展成标杆 一、经济总量跨越:三万亿背后的产业支撑 2021 年,深圳市 GDP 达 3.07 万亿元,成为全省首个破 3 万亿城市,同比增长 6.7%,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展现强劲韧性。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 1.6 万亿元,占 GDP 比重 51.3%,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产业增长超 10%,成为核心增长极。 二、创新驱动:改革与科技双轮发力 综合改革试点 47 条改革经验全国推广,包括土地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例如,试点科技人才 “揭榜挂帅” 制度,2021 年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超 1000 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超 3000 亿元。 核心技术突破 华为研发投入达 1615 亿元,5G 专利占比全球 38%;大疆创新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有率超 70%,推出行业首款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 三、产业升级: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并重 先进制造业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4.9%,工业投资增长 11.3%,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 150%,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车企。 现代服务业 金融业增加值增长 9.1%,深交所上市公司市值超 30 万亿元,注册制改革后新增上市公司 47 家,居全国第一。 四、区域协同: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凸显 深圳牵头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鹏城实验室等平台集聚全球顶尖科研团队。2021 年,深圳对大湾区其他城市投资超 5000 亿元,前海合作区新增注册企业超 10 万家,其中港澳企业占比 15%,成为港澳青年创业首选地。
2022-01-28
-
【2022年深圳招商】深圳放宽市场准入:六大领域 24 条措施激活改革动能
深圳放宽市场准入:六大领域 24 条措施激活改革动能 一、政策突破:国家级文件赋能先行示范区 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涵盖科技、金融、医疗等六大领域 24 条措施,旨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例如,在科技领域,允许数据要素跨境流动,支持建设国际数据交易所;在金融领域,试点非银行支付机构境外展业。 二、科技领域:数据要素与跨境研发突破 深圳将审慎设立数据要素交易场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集聚流通,2021 年深圳数据交易额超 1000 亿元,华为、腾讯等企业参与制定数据标准 20 项。在跨境研发方面,允许港澳高校科研团队在深圳自由开展合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 年跨境研发项目超 50 个。 三、医疗与教育:开放与创新并重 医疗领域,允许港澳医师经简单备案执业,2021 年新增港澳医疗机构驻点 12 家,服务患者超 20 万人次;教育领域,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高校联合培养,试点职业教育 “双证书” 制度,2021 年培养跨境人才超 5000 人。 四、区域协同:引领大湾区制度型开放 深圳放宽市场准入措施将形成 “深圳试点 — 湾区协同 — 全国推广” 的机制,例如数据要素交易规则、跨境金融监管等经验将逐步向大湾区其他城市复制,2022 年计划开展跨区域试点项目 10 个,推动大湾区要素流动效率提升 20%。
2022-01-27
-
【2022年深圳招商】深圳科技创新 “十四五”:5.5% 研发投入打造全球高地
深圳科技创新 “十四五”:5.5% 研发投入打造全球高地 一、规划蓝图:锚定全球科技创新标杆 深圳市发布《科技创新 “十四五” 规划》,明确 “20+8” 技术主攻方向,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十大产业集群及八大未来产业。目标到 2025 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 5.5%—6%,基础研究经费占比 5.5%—6%,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二、重大平台布局:光明科学城引领突破 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布局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等大科学装置,2021 年启动首批项目建设,总投资超 200 亿元。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等平台聚集顶尖团队,2021 年取得科研成果 300 项,其中脑科学领域发表 Nature 论文 5 篇。 三、产业创新生态:企业主导与成果转化 深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1 年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 90%,华为、大疆等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 30 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 1330 亿元,同比增长 25%,深圳技术交易所促成成果转化项目超 1000 个,其中 80% 落地大湾区。 四、未来产业前瞻:八大未来产业抢先机 重点布局合成生物、量子信息等八大未来产业,建设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2021 年合成生物企业营收增长 40%,华大合成基因等企业突破基因编辑关键技术。计划到 2025 年,未来产业产值超 3000 亿元,形成新增长极。
2022-01-26
-
【2022年龙岗区招商】龙岗区 “3+4” 产业新格局:IT+BT + 低碳引领未来
龙岗区 “3+4” 产业新格局:IT+BT + 低碳引领未来 一、产业战略升级 深圳市龙岗区在 “IT+BT + 低碳” 三大主导产业基础上,2022 年提出培育壮大建筑业、文化创意、跨境电商、军民融合四大新兴产业,构建 “3+4” 产业新格局。作为深圳工业第一大区,龙岗 2021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 1.1 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占比超 60%,华为终端、比亚迪等企业带动效应显著。 二、区域发展战略落地 深入实施 “一芯两核多支点” 战略:“西核” 坂雪岗科技城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引进荣耀终端全球总部,2021 年产值增长 35%;“东核”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落地科研项目 15 个。“多支点” 包括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坪地低碳城等,形成 “核心引领、多点协同” 的产业空间布局。 三、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 2021 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400 家,总数达 2600 家,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市 30%。建立 “龙岗 — 香港” 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引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团队 20 个,发放人才住房补贴超 1 亿元。在低碳领域,推动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50 个,建成深圳首个零碳园区,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 5 万吨。 四、民生与城市治理 2022 年计划新建学校 10 所、医院 3 所,新增学位 1.2 万个、医疗床位 2000 张。推进 “智慧龙岗” 建设,上线 “龙岗政务” APP,实现 90% 政务服务事项 “指尖办”,民生诉求响应速度提升 40%。
2022-01-25
-
【2022年深圳招商】深圳国资国企改革基金落地:50 亿规模 央地协同赋能综改试验
深圳国资国企改革基金落地:50 亿规模 央地协同赋能综改试验 一、基金设立背景与架构 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深圳)基金首期规模 50 亿元,由中国国新、中国电信、鲲鹏资本等共同出资设立,聚焦深圳区域性国资国企改革,重点投资市场化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项目。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由中国国新与鲲鹏资本合资公司担任,目标 5 年内带动社会投资超 200 亿元。 二、投资方向与目标 基金重点投向三大领域:一是国企混改,推动深圳能源、深圳公交等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二是科技创新,支持深信服、云天励飞等科技型国企研发投入;三是产业协同,聚焦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投资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项目 20 个。 三、央地协同效应 基金通过 “央地联动 + 市场化运作” 模式,助力深圳国企完善公司治理,2022 年首批投资 10 亿元入股某智能装备国企,推动其数字化改造,预计年产值增长 30%。同时,基金将参与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项目,目标形成 5-8 个改革标杆案例,辐射带动大湾区国资国企协同发展。
2022-01-12
-
【2022年深圳招商】深圳光明区启动连片产业空间攻坚行动:构建发展新格局,释放产业新动能
深圳光明区启动连片产业空间攻坚行动:构建发展新格局,释放产业新动能 一、攻坚动员:开启产业空间拓展新征程 1 月 4 日上午,深圳市光明区召开连片产业空间攻坚动员大会,正式发布并解读《光明区连片产业空间攻坚实施方案》,标志着光明区连片产业空间攻坚行动全面启动。这一行动是光明区贯彻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部署,构建 “科学城 + 连片产业空间” 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旨在抢抓全市新一轮产业升级发展机遇,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 二、实施方案解读:五年攻坚的路线图 根据《实施方案》安排,光明区将通过 “大兵团集中攻坚” 方式,用五年时间全面完成 “5+8” 连片产业空间攻坚任务。具体目标包括:到 2025 年盘活 955 公顷连片产业用地,释放 265 公顷产业用地,筹集高品质产业用房不少于 1000 万平方米。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有效缓解光明区产业空间紧张局面,为高端产业集聚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三、攻坚意义: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 连片产业空间攻坚行动对于光明区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通过盘活低效用地、整合碎片化空间,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高品质产业用房的筹集将为科技创新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载体,助力光明区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高地,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实施路径:多方协同与机制创新 为确保攻坚行动顺利推进,光明区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与上下联动,形成攻坚合力。同时,注重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产业空间拓展的积极性。未来,光明区将按照实施方案的部署,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攻坚目标如期实现,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光明力量。
2022-01-0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